本篇文章901字,讀完約2分鐘

中新網客戶北京11月6日電題: 100多年后,這些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了

記者宋宇晟

昔日的王謝堂前燕,跳入尋常百姓家。

對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來說,這首詩正好可以概括這100多年的經驗。

目前,部分流失文物已返回故園。

今年10月,首屆圓明園流散文物展在圓明園天心水面正式展開。 展覽會上首次集中展示了圓明園管理處成立以來回歸的37件重要石質文物。

一百多年來,這些文物經歷了什么?

圓明園遺跡。 中新網記者宋宇晟拍攝

流向民間的王室的東西

與許多人想象中的五光十色的圓明園瑰寶不同,這次展出的都是石質文物。 那些都是圓明園的一部分。

其中一對漢白玉須彌座曾經在民間居住了幾十年。

2009年的一天,圓明園管理處接到電話,一位老先生要捐贈圓明園的遺物。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對記者說,這位老先生當時說自己家里有祖先為了蓋房子而從圓明園西部拉的,但確切地點不太清楚。

陳輝馬上和工作人員去這位老先生家鑒別古物。 他家當時住在大排檔,又是要搬家的時候,兩個‘ 石頭放在院子的角落里,上面堆著蜂窩煤和家里的垃圾,表面已經不干凈了。 我們當時不認為這是真正的文化財產。

但是,工作人員打掃后,發(fā)現被視為石頭腳的文化財產用的材料洗練了兩個。 多么漢白玉質。 上面的雕刻很簡潔,但雕刻的細膩程度很明顯。

我們在后期研究的時候也問過一點專家,確認了這不是簡單的兩塊石頭,而是文化財產的一部分。 陳輝說,這件文物應該是宮廷專用的銅路燈石座。 石槽為須彌座式,只有腰和圭角裝飾著簡潔的紋飾,上部有十字型的插孔,用于安裝像亭子一樣的銅制宮燈。

【快訊】一百多年后,這些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了

在圓明園遇難149年后,這座漢白玉須彌座從民間回到了曾經的皇家園林。

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現場。 中新網記者宋宇晟拍攝

圓明園文物的百年劫難

如果世紀沒有被戰(zhàn)爭燒毀,類似文物今天可能也在場,但戰(zhàn)火改變了它們的命運。

對這些圓明園文物來說,劫機的開始是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60年10月6日,法軍率先抵達圓明園。 現有資料顯示,在遲到那年的10月7日之前,法軍開始制定逐步掠奪圓明園文物的計劃。 之后趕到的英軍在軍官的帶領下加入了搶劫。

標題:【快訊】一百多年后,這些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了

地址:http://www.sxrongzun.com//myjy/2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