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9字,讀完約3分鐘
中新網濰坊11月7日電題:千年維水文脈的新延續(xù):古老的非遺技藝釋放現代活力
作者趙曉
精致的濰坊風箏,色彩鮮艷的楊家嘴木版年畫,天真的高密度泥塑… … 作為齊文化繼承和傳遞的中心地區(qū),山東濰坊擁有大量的非遺留資源。 近十年來,該市創(chuàng)新了非遺文化保護模式,建立了維水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使非遺更接近現代生活的生產方法,為千年維水文脈絡注入了新的活力。
記者連日前往濰坊寒亭、昌邑、高密、青州、臨朐等漢水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管轄的地緣范圍采訪,訪問中看到,風箏、核雕、剪紙、茂腔等豐富的當地非遺項目,有文創(chuàng)、研究、實踐實體。
為了探索非遺新時期較為有效的保護和弘揚之路,十笏園的非遺空間在濰坊誕生。 濰坊十笏園文化運營管理有限企業(yè)推廣規(guī)劃部經理張新星表示,這一非遺空間致力于促進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融合、與社會民眾的交流、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互通,將非遺資源的特征轉化為文化費用的特征。 我們正在上傳&lsquo十笏園非遺空間的10個代表性非遺項目中‘ 維水非遺留伙伴計劃通過政策支持、專業(yè)運營等方法提高非遺留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許多濰坊國內以前就有非遺傳項目探索創(chuàng)新之路,積極進入普通大眾之家。 中國風箏有著幾千年迅速發(fā)展的歷史,濰坊風箏歷史悠久,選擇講究,膠水精巧,繪畫華麗等獨特風格。 濰坊市風箏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王永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濰坊風箏品種單一,材料多為紙、絹,至今,圖案、設計等不斷翻新,品種達千個,能夠滿足不同人群交流的需要。
熊貓、超人、海綿寶寶… … 傳達400多年的高密度泥娃娃,不只限于以前傳下來的老虎的形象,圖案也很多。 高密聶家莊泥塑第22代傳人聶鵬告訴記者,過去常見的虎、豬、狗等泥塑造型不太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 他在固守舊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潮流因素,利用顏色的變化,讓泥娃娃以百變的面孔進入市場,深受客戶歡迎。
產自濰坊昌邑的柳畑絲綢,憑借以前流傳下來的技術融合現代創(chuàng)意設計,暢銷世界20多個國家。 山東省級柳畠絲綢技術傳承人魏耀琳認為,非遺技術要得到保護和傳承,就必須適應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不斷變化的生活訴求。 創(chuàng)新改造的柳田絲綢,制作真絲面料產品,為世界眾多高檔企業(yè)品牌提供原料。
目前,實驗區(qū)通過創(chuàng)新無形保護實踐模式,搶救、保護、繼承了許多無形項目,優(yōu)化了文化生態(tài)。 濰坊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王亦草表示,貫穿全地區(qū)的漢河流域孕育著濰坊8000多年的文明史,漢水文化融農耕文化、漁鹽文化、手工文化和商貿文化于一體。 據統(tǒng)計,實驗區(qū)內目前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單項目、16個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72個省級代表項目、276個市級代表項目、1226個縣級代表項目。
漢水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是中國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于年11月批準設立,保護對象為其劃定范圍內與漢水文化相關的自然生態(tài)、歷史遺跡,尤其是以鮮活狀態(tài)存在和傳承的許多非遺存。 (完)
李志
標題:【快訊】古老非遺技藝釋放現代活力
地址:http://www.sxrongzun.com//myjy/1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