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0字,讀完約2分鐘
新華社武漢8月5日電(記者喻佩)為期一周的第二屆海峽兩岸考古教育交流基地夏令營在湖北舉行,與來自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輔仁大學、中興大學、淡江大學等高校的30名教師,以及來自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10名教師共同合作
4日,在荊州博物館副館長賈漢清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熊家冢國家考古遺跡公園、熊家冢祔冢殉教墓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 其中,糘冢殉葬墓約有40座,通過挖掘和使用,整體被曝光,現(xiàn)在墓葬的部分墓口被清除。 賈漢清就殉葬墓的數(shù)量、墓葬的排列方法等問題向兩岸學生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通過一天半的參觀,夏令營一行人領(lǐng)略了戰(zhàn)國滇都紀南城的雄偉氣象,進入滇最高統(tǒng)治者身后的世界,認識到大陸考古界在文物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激發(fā)了夏令營營員的熱愛、學習、楚文化研究的濃厚趣味。
來自中興大學歷史系的吳映蒂參加了第二次夏令營,這次訪問最大的成果是在熊家冢和荊州博物館等地的學習,熊家冢的車馬坑的發(fā)掘令人震驚,在荊州文保中心和老師一起現(xiàn)場閱讀了簡牘的復印件,橫跨古今,非常
平時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實際訪問可以通過現(xiàn)實的畫面,使我們對歷史的想象更加完整。 吳映葭說,這一行使學習歷史和考古的她受益匪淺。
湖北地處中華腹地,文化底蘊深厚,是文物資源大省,至今已有11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一周內(nèi),夏令營一行將參觀楚英都紀南城、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木蘭湖基地、黃陂郭元咀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等重要文博單位和考古現(xiàn)場。
海峽兩岸考古教育交流基地是國臺辦和國家文物局為進一步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兩岸同胞共同發(fā)揚中華文化而設(shè)立的科研基地,于去年7月落戶湖北省博物館。 這次夏令營是基地成立以來的第二次訪問活動,目的是充分開展兩岸考古科研、教學、實踐文案,讓臺灣師生實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中華文明。
標題:【快訊】臺灣師生在鄂參與考古交流 感受楚文化
地址:http://www.sxrongzun.com//myjy/18946.html